close
工商時報【記者邱莞仁╱北京報導】

今年下半年以來,大陸加快推進自由貿易區的設立,無論是上海自貿區在金融改革創新上,帶給香港的壓力,亦或是廣東、港澳三地的有效一體化整合,台灣在區域經濟間如何應對,也成為關切重點。

上海復旦大學經濟學院副院長孫立堅受訪時表示,不論是台灣的示範區,或是上海自貿區與粵港澳自貿區,乃至於亞洲其他國家推動的自貿區,整體而言,可以看到在區域經濟上持開放性的戰略,已是全球當前的主流趨勢。

孫立堅認為,對台灣企業的投資戰略而言,大陸興起自貿區的熱潮,並沒有太大的負面影響。區域之間多樣化的開放性,反而可為台灣企業在投資上,提供更多的選擇。

他表示,大陸自貿區的優勢在於擁有的規模大,但相對的缺失則是人才不足,制度還須完善,及行政效率要進一步提升。投資者可觀察哪個區域對其的開放便利度更高,在同等的平台上,獲得的潛在收益更多、制度更透明。「由市場主導,哪個自貿區更具有活力。」

不過,上海台灣研究所常務副所長倪永杰則持悲觀看法。他認為,台灣當前整體經濟走勢趨緩,加上對示範區相關法規與相關細則實施不到位,政黨政治間不斷內鬥,不僅耗損時間,對台灣造成傷害,最終犧牲的更是台灣民眾的利益。

尤其,為了應對上海自貿區,面對接下來粵港澳自貿區、乃至於大陸其他城市自貿區的快速崛起,倪永認為示,台灣在政策、政治上應有更清楚的考慮,特別是兩岸經貿合作上必須更快地發展。他指出,「譬如目前像服務貿易這麼好的協議現在還擋在立法院,這是非常可惜的!」

此外,除了服務貿易,倪永杰認為兩岸後續包括貨品協商等談判進程,都需要更快速的推進。他強調,「服務業、文創業是台灣當前產業發展的最大利基,但時間不等人,產業優勢也是不等人的。」

他也表示,上海自貿區在今年下半年快速的推動,對台灣來講也是一個很好的範例。台灣應更快地與上海自貿區合作,融入區域經濟的合作進程內,為台灣創造更多有利條件。

View the original article here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賺大錢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